2024-07-08 11:03:01 | 16教育网
1、山东大学(威海)和北京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07年。
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北京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北京建筑大学是在北京。16教育网
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北京建筑大学是公办。
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北京建筑大学是本科。
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北京建筑大学是非211非985。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3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52 | 19994 |
2023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42 | 22148 |
2023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23 | 26466 |
2023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26 | 25776 |
2023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6 | 28135 |
2023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05 | 11545 |
2023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595 | 13633 |
2023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594 | 13837 |
2023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480 | 42972 |
2023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51 | 24780 |
2023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482 | 18841 |
2023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8 | 50594 |
2023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594 | 58112 |
2023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53 | 40256 |
2023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72 | 19593 |
2023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18 | 54155 |
2023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570 | 48755 |
2023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68 | 30576 |
2023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84 | 39945 |
2023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14 | 29207 |
2023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40 | 5826 |
2023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34 | 6527 |
2023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06 | 10415 |
2023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485 | 16751 |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43 | 17903 |
2022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27 | 20767 |
2022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7 | 22585 |
2022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7 | 22585 |
2022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03 | 25202 |
2022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39 | 6734 |
2022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08 | 12521 |
2022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63 | 30033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522 | 23740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79 | 17904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433 | 28829 |
2022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0 | 18191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498 | 17260 |
2022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476 | 22464 |
2022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30 | 11182 |
2022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492 | 19321 |
2022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479 | 22159 |
2022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67 | 38366 |
2022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589 | 60549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41 | 46055 |
2022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61 | 21758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69 | 13462 |
2022 | 江西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47 | 24482 |
2022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564 | 43093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31 | 85142 |
2022 | 湖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59 | 24706 |
2022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58 | 26992 |
2022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02 | 20228 |
2022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82 | 35644 |
2022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14 | 27241 |
2022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27 | 6777 |
2022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57 | 3861 |
2022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12 | 8686 |
2022 | 重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99 | 43124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60 | 43267 |
2022 | 贵州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94 | 27370 |
2022 | 贵州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71 | 38188 |
2022 | 贵州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57 | 46288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47 | 25011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20 | 37688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45 | 15325 |
2022 | 陕西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19 | 23757 |
2022 | 甘肃 | 理科 | 本科提前批B段 | 496 | 14245 |
2022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487 | 16837 |
2022 | 青海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15 | 6542 |
2022 | 宁夏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34 | 9983 |
2022 | 宁夏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32 | 10327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63 | - |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39 | 17770 |
2021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8 | 21295 |
2021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5 | 21793 |
2021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13 | 22100 |
2021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495 | 24984 |
2021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28 | 7682 |
2021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07 | 11390 |
2021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1 | 28818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533 | 22331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441 | 25229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00 | 13753 |
2021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7 | 16622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501 | 14514 |
2021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514 | 13739 |
2021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32 | 8874 |
2021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478 | 20596 |
2021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476 | 21058 |
2021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57 | 32252 |
2021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586 | 57226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04 | 75026 |
2021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3 | 19034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84 | 13382 |
2021 | 江西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67 | 20320 |
2021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569 | 39517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82 | 40304 |
2021 | 湖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88 | 21487 |
2021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78 | 21996 |
2021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09 | 18133 |
2021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93 | 28225 |
2021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90 | 30920 |
2021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25 | 25828 |
2021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54 | 3847 |
2021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37 | 5295 |
2021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18 | 7387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69 | 40305 |
2021 | 贵州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56 | 49216 |
2021 | 贵州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13 | 21186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33 | 31586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预科 | 525 | 35625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39 | 16601 |
2021 | 陕西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28 | 19795 |
2021 | 甘肃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02 | 14050 |
2021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496 | 15498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46 | 4492 |
2021 | 宁夏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63 | 6301 |
2021 | 宁夏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25 | 11172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72 | - |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山东大学(威海)和北京建筑大学院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7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3500余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7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配备查询、借还、选座等自助设备,建有信息共享空间、学者研讨室等功能空间。教学、科研实验室64个,语音室及公共机房18个,多媒体教室58个,并建有常态化录播智慧教室137个、研讨型智慧教室3个、同声传译实验室3个、专业课程制作室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5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6万多个。
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框架下,威海校区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深入实施“学术提升计划”,贯彻落实“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不断提升校区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亮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一流本科课程10门,优秀教材15部,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43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3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54项,省奖1000余项。
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实力。校区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73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448件,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法律方法及立法学研究中心” “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文科实验室”“数字人文文科实验室”“韩国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智库平台建设有序发展,近年来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等山东大学特色高端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智库品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影响力提高。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建设,在空间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牧场以及东北亚区域性研究、海洋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在威海市政府大力协作下,已启动文登圣经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东部地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基地。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科普1万余人次。
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近年来,校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优秀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一批世界顶尖名校进行长短期访学和交流。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在机械电子与自动化、3D打印、先进制造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引智新格局。
校区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3%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攻读研究生。
作为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坚持特色引领、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拥有近千余亩美丽校园。西城校区占地167亩,大兴校区占地75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9.02万平方米。两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与魅力。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9万册、在线阅览的电子图书190万册,大型开放的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各类在校生1107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49人,硕士研究生3326人,博士研究生171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科优势特色进一步凸显,所有工科学科均位列C档及以上,70%位列B档次。“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5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七次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一等奖,2个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8项、国家级奖项817项、省部级奖项752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高级职称教师474人,教授153人,博士生导师66人。拥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教育部人才项目青年项目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项目2人,北京学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获得梁思成建筑奖1项、世界人居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28个。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学术和行业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研活动。现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8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建有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精密测绘与精细重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近五年新增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百余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70多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和7个专题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04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务实推进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已有来自27个国家的72所院校加入,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类大学国际联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培养中外学生近千人。举办的暑期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教育品牌项目。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率先建成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提出“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建案例”,入选北京党建蓝皮书。9个基层党建案例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案例》,获评1个“全国党建标杆院系”、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近五年,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先进集体1个,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员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为首个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市属高校;获批北京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项目支持计划1项,“两委一室”委托课题1项,北京市党建研究会课题3项,北京高校党建研究课题6项(重大课题2项、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项),实现承担北京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连续9年不断线,课题成果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家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把准首都北京新定位、建筑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加强一级学科博士点、高精尖学科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分类发展体系。全面实现“大兴校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西城校区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办学布局,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为首都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建筑大学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56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山东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山东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山东建筑大学是在山东。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山东建筑大学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山东建筑大学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山东建筑大学是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安徽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58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安徽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安徽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安徽建筑大学是在安徽。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安徽建筑大学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安徽建筑大学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安徽建筑大学是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安徽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58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安徽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安徽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安徽建筑大学是在安徽。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安徽建筑大学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安徽建筑大学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安徽建筑大学是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沈阳建筑大学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沈阳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48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沈阳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辽宁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沈阳建筑大学是在辽宁。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沈阳建筑大学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沈阳建筑大学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沈阳建筑大学是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吉林建筑大学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吉林建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56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吉林建筑大学隶属关系是吉林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吉林建筑大学是在吉林。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吉林建筑大学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吉林建筑大学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吉林建筑大学是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1950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关系是河北省教育厅。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在河北。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公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长春建筑学院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长春建筑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2000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长春建筑学院隶属关系是——。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长春建筑学院是在吉林。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长春建筑学院是民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长春建筑学院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长春建筑学院是非211
一、山东大学(威海)和长春建筑学院哪个好1、山东大学(威海)和长春建筑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84年和2000年。2、山东大学(威海)隶属关系是教育部,长春建筑学院隶属关系是——。3、山东大学(威海)是在山东,长春建筑学院是在吉林。4、山东大学(威海)是公办,长春建筑学院是民办。5、山东大学(威海)是本科,长春建筑学院是本科。6、山东大学(威海)是211,985,长春建筑学院是非211
2024-02-05 06:47:10
2023-12-06 00:25:37
2024-04-24 05:04:07
2024-07-09 23:27:34
2024-08-26 22:19:47
2024-03-05 1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