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

2024-07-04 17:12:36 | 16教育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

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时,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终极愿望就是把已取得的成绩最大化利用。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怎么能利用来之不易的成绩发挥到极致。

高考填报志愿技巧

一年数据不如多年数据有效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可能犯上述案例中考生的错误。以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只要高出院校或者专业某年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大胆报考了。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很多高校或者专业在录取时,往往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试卷难易度、考生整体素质、考生对院校或者专业的认知度等,而导致院校或者专业在某年的录取分数线会比较高,某年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时,一定要参考院校或者专业以往几年(至少是以往连续三年)的录取数据。只有认真分析、总结院校和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数据,才能发现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规律,从而科学填报志愿。

绝对分数没有相对分数重要

考生肯定会问,什么是绝对分数,什么是相对分数?绝对分数就是我们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时,仅仅从分数本身去看,而没有把这些分数与相应批次省控线进行比较。而相对分数是用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得到的录取分差。我们判断一所院校或者某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高还是低,一般看其录取分差高还是低。在分析了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分差以后,考生就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志愿填报高考分差即用高考成绩减去相应批次省控线得到的差值。如果自己的高考分差高于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分差的话,那么报考该校或者专业,则比较有希望。反之,则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如果考生希望自己志愿填报某所院校或者某个专业,把握性更大的话,则最好参照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的省控线的差值。专业录取平均分差=专业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值。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于某所院校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的话,那么志愿填报该校的把握性则比较大。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于某个专业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的话,那么报考该专业的把握性则比较大。

平行志愿:位次比分数更重要

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省(区、市),院校每年录取考生的分数波动不会太大,原来容易出现的“大小年”现象在高校录取中也基本不会出现。由于平行志愿是严格按照“位次优先,一次投档”的原则对考生进行录取。因此,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地方的考生,最好将自己的高考分数转换成自己在所在省(区、市)相应科内(文科还是理科)对应的位次。一般来说,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省级招办在公布考生分数的同时,也会同时公布考生的位次。如果没有公布考生的位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省级招办公布的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大致计算出自己所处的位次。同时,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时,也要去查找自己所在省(区、市)往年公布的各分数段人数,从而将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转换成往年录取考生的位次信息。如果考生的位次与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录取考生的位次大致相当或者就在录取考生位次范围以内,则报考这些院校或者专业把握性较大。

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

什么叫“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我今年刚高考完,对这个很了解啊,我来解释一下
无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就是说,完全根据你的分数来录取专业,不需要减分。
顺便说一下志愿分数级差,你就会更清楚了,比如上财级差是33111,就是说,如果你没到你的第一专业的分数,就要在你原始分上减3分,看你有没有到你第二专业的录取分数,再没到的话再减3分,看有没有到你第三专业的分数,以此类推。
所以,无志愿分数级差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啊~~~
祝楼主考上idea university!

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

老师 如果我第一志愿没被录取 第二志愿录取时会减分吗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老师 如果我第一志愿没被录取 第二志愿录取时会减分吗的相关内容。

不会,因为高考采用的是平行志愿,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就要看第二志愿的学校是否已经招够了人数如果还没有招够的话,仍然是以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投档的不会降分。

填报的所有学校都是一志愿,没有二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投档成功,考生分数虽然高于学校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不服从调剂,就会发生退档。

扩展资料:

补录一旦退档就不会投第二个学校,退档之后要时刻关注各个学校的提档线,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补录计划,准备补录。补录的时候看好分数线,千万保证这次不会被退档。

填报志愿失误落选。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太高,考生成绩达不到学校投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

16教育网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填报志愿 高考
与“高考如何利用分差来填报志愿”相关推荐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如何用线差法报志愿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如何用线差法报志愿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如何用线差法报志愿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很多学生都想知道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如何用线差法报志愿,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用线差法填报志愿,考生不仅要清楚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平均线差,也要清楚投档线差、最高线差、最低线差。平行志愿下院校投档线差与录取最低线差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将投档线差(或最低线差)与平均线差、最高

2024-10-21 06:11:07
如何使用AI志愿助手来帮助填报高考志愿呢?
如何使用AI志愿助手来帮助填报高考志愿呢?

如何使用AI志愿助手来帮助填报高考志愿呢?AI志愿助手的确能够向考生提供较为详细的招考数据、招生政策、热门专业等相关信息,以便于考生和家长更方便快捷地参考和对比。但这种一键生成式填报志愿平台并不能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考生需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按照自己实际的成绩来做一个合理的规划。考生可以根据成绩通过学校下发的纸质材料、各个院校的招生网站等渠道先框定一个大的方向。先根据自己的条

2024-07-01 01:32:31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失利?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失利?

高考完的暑假怎样安排?本文主要内容:高考完的暑假安排No.1志愿填报(非常重要)No.2好好享受假期:高考完好好享受假期八!No.3准备大学开学:准备好上大学所需的物品哦。终于经过痛苦又难忘的高三时光,高考结束以后,我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较之前的假期而言,高考结束的暑假是最轻松的,也是最有意义的。高考完的暑假应该怎样安排?我总结一下是以下的流程:

2024-06-21 12:06:59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利用分数梯度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利用分数梯度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高考3+1+2科目最佳搭配新高考3+1+2选择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新高考选科方法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2024-07-12 03:31:54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计算分差估位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计算分差估位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计算分差估位首先要看你是哪个省份的,超一本线多少分,再看各大学大小年规律填报志愿。建议目标是1哈尔滨工业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3西南交通大学4华南理工大学5重庆大学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湖南大学8兰州大学9电子科技大学10西南大学。另外二本的一些大学也非常好尤其这些大学的王牌专业,1昆明理工大学2成都理工大学3长沙理工大学4兰州交通大学5东北电力大学高考填报志愿时学校要按

2024-08-23 01:17:19
新高考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填报志愿
新高考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填报志愿

新高考怎样填报志愿?选地域,即选择你想去的大学所在地。这样一来,能适当缩小选择的范围。挑学校,即在你已选定的大学所在地里,选择想去的大学,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定专业,即在你已选定的那些大学里,选择想报读的专业,而且这个挑出80个“学校+专业”的志愿。志愿排序,给选好的80个志愿排队。注意事项:1、新高考80个志愿是浙江省今年高考的志愿填报数量,每个

2024-06-21 00:57:14
高考填报志愿用的学信卡如何使用
高考填报志愿用的学信卡如何使用

舞蹈表演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就业方向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考生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的问题很关心。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舞蹈表演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就业方向”。舞蹈表演专业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

2024-07-05 00:14:08
如何使用Ai志愿填报
如何使用Ai志愿填报

如何使用Ai志愿填报如今,高考志愿填报成为热门话题,AI技术的加入引领了新的填报趋势。AI志愿填报软件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旨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智能预测和决策支持,解决信息查询困难、志愿填报不确定和职业方向模糊等问题。尽管AI能基于历年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但其能否完全替代人工决策仍存争议。许多人认为,虽然AI能提供数据支持,但决定命运的最终选择仍需考生及其家人根据个人优势、兴趣和未来规

2024-12-12 09: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