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14:02:47 | 16教育网
学校有2个食堂,卫生、安全,品种齐全
巢湖学院坐落于合肥市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毗邻著名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这里是安徽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素有“龙凤呈祥,九福之地”的美誉。
学校依山傍水,褒禅山、银屏山、乌江亭、紫薇洞、姥山岛等风景名胜映带左右,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合巢芜高速和即将竣工的合巢马城际铁路从附近经过。学校距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均约1个半小时车程,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秀美。
学校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2月,参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获好评。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24.5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01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50人,博士学位211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教坛新秀36人。现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5个,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89人。全日制在校生17032人。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构建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化工与材料、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五类应用型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创新提升、新兴产业聚焦、开放高地筑基、绿色生态优化”四大工程,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11个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安徽省高效智能光伏组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频软磁及陶瓷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厅级科研平台、“安徽排球学院”“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个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湖学院水环境研究中心”等21个校级平台。近年来,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83项、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2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1项;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50余件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等举办的艺术作品展并获奖,10余件作品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颁发的艺术奖。16教育网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坚定不移服务环巢湖,实施服务环巢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1.0版和2.0版。对接环湖12镇,开展“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行动,实现校地、学科产业同频共振和校企资源互融共享。发挥智库作用,将巢湖区域文化优势转化为办学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地方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实践等“三进”工作,积极融合区域文化元素塑校育人。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健全十大育人体系。打造网络思政品牌,开展智慧资助。实施“五育并举”工程,深化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着力搭建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立交桥。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发展。依托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行知联盟”,深化校际合作,实现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常州大学、嘉兴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6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韩国、美国、爱尔兰等国家及台湾地区18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展酒店管理本科教育3+1合作项目。
学校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大力弘扬“文明和谐、自强不息”的校风、“博学善教”的教风和“乐学尚能”的学风。建校以来,累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8万多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生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精英赛、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等重大赛事和展演中获得一等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2名学生荣登《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6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2009年,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9年,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首批“易班”与今日校园平台合作共建试点高校、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扎根合肥市、立足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发展道路,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一、湖南工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校有两个学生食堂,配有民族餐厅、清真餐厅和一个教工餐厅,菜品多样可供选择。饭菜的种类较多,能够满足来自粤、湘、川、鲁、东北等地学生的口味,质量有保证。二、湖南工学院简介湖南工学院坐落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衡阳市,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12月湖南
一、湖南大学食堂饭菜怎么样学校拥有专门从事餐饮管理服务的经营型经济实体——湖南大学饮食服务中心。设有多个学生食堂、餐厅,并设有回民餐厅,各食堂、餐厅设备齐全,就餐环境优雅,能基本满足来自全世界各地学生不同的餐饮习俗。为适应学生对餐饮物质生活日益增强的需要,食堂、餐厅在确保基本伙食稳定的前提下,扩大服务范围,增设各种生活服务部,并根据不同季节,引进社会餐饮业,开发多种风格的风味小吃。各食堂、餐厅
一、湖北大学食堂饭菜怎么样新生入校时需办理小精灵饭卡,注册时每人均交100元,其中帐户金额80元,饭卡工本费20元。持此卡可以在学校的任何一个食堂刷卡就餐及购物,饭卡办理及存款业务在学生三食堂一楼。同时各食堂还可以临时购买饭票就餐。学校目前共有三个大型食堂,位于二期公寓的桃李园,位于学生宿舍7栋后面的学生二食堂和学生三食堂。 学校食堂卫生整洁,饭菜可口,服务热情是理想的就餐场所。饮食中心
一、湖南文理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目前,学校共有4个大的学生食堂,学校食堂菜品种类齐全,拥有数百种南北佳肴。二、湖南文理学院简介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国际湿地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学校始于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常德师范学院,
一、湖北科技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校设有标准化学生食堂7个,可满足来自不同地区学子、不同口味的需要。二、湖北科技学院简介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
一、湖南城市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校目前有四个餐饮中心,饭菜品种繁多,美味可口。二、湖南城市学院简介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从2020年起,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南岸环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湖南省益阳市,学校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到省会长沙的高铁仅需半个小时。学校前身为1970年创办的益阳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和
一、湖南科技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校内设有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平均伙食在每月500-900元左右。二、湖南科技学院简介☆四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人
一、湖北商贸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食堂:由后勤集团统一管理,物美价廉.二、湖北商贸学院简介湖北商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5年,2015年4月由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转设而来。学校地处华中腹地湖北省,现有武汉、咸宁2个校区,共占地近1400亩,校舍面积近40万平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建校28载,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2024-05-25 23:53:08
2023-12-06 00:25:37
2024-04-24 05:04:07
2024-02-05 06:47:10
2024-07-09 23:27:34
2024-10-01 17: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