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青南大学是什么学校的简称相关的问题,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青南大学是什么学校的简称
您好,青南大学是指
青岛农业大学南校区,是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个分校区。青南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占地面积约为2000亩,是青岛农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南大学的创建旨在为农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青南大学的学科设置涵盖了
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
法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青南大学还非常注重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总之,青南大学是青岛农业大学南校区的简称,是一所以农业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6教育网
前进中的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公立多科性农业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8月1日的新疆八一农学院。
学校校园本部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园环境典雅幽静,树木迭青,芳草茵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教学大楼鳞次栉比,素有“花园式单位”之誉。
经过54年的建设和发展,新疆农业大学现有教职工1627人,其中教师826人,有教授83人、副教授291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有89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有369人;设有农学、
林学、
动物医学、水利与
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经济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
园艺、食品科学、草业工程、
动物科学、资源环境、计算机及
信息工程、外国语言、
化学工程、数理、中国语言、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学校现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及继续教育等多层次教育相结合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已为自治区和内地输送了近6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培养了近千名研究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高职学生16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成人
教育学生3000余人。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已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发展的格局。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9个本科专业。同时,有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0个校级重点研究所和54个实验室,学校还设立了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和全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共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500多项。近10年来,学校积极承担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等重大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增加,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科研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0余项。其中,“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育成(新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其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抗病西瓜和无籽西瓜品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棉花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区经审定的牧草品种有15个,其中13个为我校培育的品种。近10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50余部。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近20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聘请300多位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和进行科研合作,先后派出30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另有面积近7万亩的实习林场,4千亩的试验农场及20多个实习场(厂)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会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总建筑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

青农是什么大学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青农是什么大学的相关内容。
青农也就是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99亿元,校园绿化覆盖率59.7%。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2012年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1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4个教学院部,77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9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88人,获得博士学位658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千人计划”专家4人、“万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团队人才培育计划获得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5人。
学校现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研究中心与基地)27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17个。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了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作物育种领域、生物农药领域、动物繁育领域、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与种业生产装备研究领域、动漫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451项,省部级课题794项,科研经费达8.4亿元。审定植物新品种32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89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面向全国开展合作社高级人才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政策咨询等工作。与29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15个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研究院,在2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年承担社会服务项目200余项,培训各类人才4万余人次。“十二五”以来,7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30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十二五”以来,累积成果转让资金达2440多万元,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优秀文化、大学精神、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教育领航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和打造了“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2017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文明校园”“第一届山东省文明校园提名学校”。
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互派访问学者、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