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院校 > 正文

牟晚秋是哪里人

2024-10-07 04:38:30 | 16教育网

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牟晚秋是哪里人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牟晚秋是哪里人

牟晚秋是哪里人


牟晚秋
牟晚秋,男,1958生于中国四川泸州叙永,现工作于宜宾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北京牟晚秋墨彩油画工作室、成都牟晚秋墨彩油画工作室。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自幼随父亲牟于天学习中国画,1984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大学期间学习西洋油画。20多年积累沉淀创造出结合了中西方绘画特色的墨彩油画艺术30年磨一剑---发展了中国文人大写意水墨画和中国式油画的面貌,开创了中国墨彩油画的新样式。作品深受国内外精英阶层朋友们的喜爱,近10年来其作品被大量的国内外机构和私人追捧和收藏。
中文名:牟晚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泸州叙永
出生日期:1958年
职业:艺术家、画家
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开创了墨彩油画新样式
代表作品:《墨彩油画荷花系列》;《墨彩油画风景系列》
职称:教授
个展和群展
2015年7月作品《莲洁》参加四川省美协主办兼政美展。
2015年6月作品《争鸣》参加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展成都巡展。
2015年6月作品《飞得更高》参加四川美协主办大美四川展览。
2015年5月作品《新水墨》国画37号、39号参加四川诗俾家油画、国画拍卖展。
2015年3月作品《秋香》、《畅荷》参加缅甸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
2014年应邀赴法国参加法中建交50周年文化艺术交流展,其油画作品《沉香》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展出。
2014年应邀缅甸参加中缅文化艺术交流展,其油画作品《秋香》、《夏梦》参展,其中《秋香》被缅甸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4年应邀参加今日有约、中国国际油画雕塑展。
2014年应邀参加四川油画名家提名展。
2014年应邀参加成都八一拍卖油画展,其作品《蓝光》以人民币190000元成功拍出。
2014年4月作品“夏荷”“映荷”文轩美术馆藏画展览。
2014年6月作品“飞得更高”入选《大美四川展览》。
2014年6月作品《韵荷》、《荷意》参加“邂逅大师·中国当代艺术展”(四川成都)。
2013年6月赴巴拿马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展》并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前往巴拿马参加画展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并展出墨彩油画系列《荷》《绿洲》《唱晚》。
2013年9月赴《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参加开幕式并展出展墨彩油画系列《山韵1号》《山韵2号》。
2013年10月“跨越大西洋-中国艺术家当代作品展”,委内瑞拉国家博物馆,委内瑞拉。
2013年12月“艺术实用主义实践”四川兮石秋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墨彩油画《听荷》。
2013年12月“3加1东方再现”四川文轩美术。
2013年12月宜宾工业美展。
2012年5月于北京798悦美术馆成功举办《牟晚秋墨彩油画》个展。
2012年6月《庆祝中国与墨西哥建交四十周年双人展》,中国牟晚秋、墨西哥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由中国文化部与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馆共同主办,中国对外展览集团公司、四川博物院承办在四川成都四川博物院成功举办。
2012年6月墨彩油画作品《硕果》被四川博物院收_藏。
2012年9月墨彩油画作品参加“艺融两江”中国长江会当代艺术大展。
2012年10月墨彩油画系列《夏荷》参加四川五市联展。
2012年12月墨彩油画系列《黄调1号》和《黄调2号》作品在中国四川成都文轩美术馆展出。
2012年12月《西南中国油画及雕塑》兮石秋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墨彩油画系列《作品3号》《作品10号》。
2011年9月文化部、外交部组织的《中国当代油画》赴委内瑞拉国家博物馆展出墨彩油画《国色荷香》《荷韵》并作为艺术家代表之一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委内瑞拉参加开幕式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
2011年12月墨彩油画兰调系列《作品5号》《作品34号》《作品35号》被《“中国当代油画》年鉴大型画册刊用。
2009年9月于宜宾学院举办《新元素》个展及学术研讨会。
2009年11月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成功举办《新元素》个展。
1990年赴西非塞拉利昂尼日利亚象牙海岸考察学习。
1990年至2010游历海内外名山大川,圣地古籍。鉴赏和观摹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精品与大作,潜心进行油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相融研习,并作了大量墨彩油探索性创作,最终在2012北京个展上成功推出20多年积累沉淀创造出的绘画新样式,它就是结合了中西方绘画特色的墨彩油画艺术。
1986年泸州成功举办牟于天牟晚秋父子双人展。
1986年油画作品《崛起》参加全国体育美展获铜奖。
1985年广州花园饭店成功举办了《荷》油画个展。
1984年—1990年先后4次参加省美展。
1976年—1981年主办了九次大型美术展自己有十多件作品前后参加过七次省市县美展及联展。
人物评价
著名艺术评论家、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正伦谈到牟晚秋时评论说,“牟晚秋是一个尊崇禅意的画家,这种禅意并不简单地表现为刻意的修禅悟道,而是出自一种创造上所面临的困惑,即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西方油画造型图式二者之间所面临的纠葛。或许正是为解开这一纠葛的死结,牟晚秋找到由这种纠葛延展出来的禅境藤蔓。创新的死结即在这种纠葛的藤蔓之中,而解开这种死结的禅境也在这同一延展的藤蔓上,属于东方独特的视觉智慧、视觉形象之花也同时开放在这一纠葛的藤蔓上。这种纠葛的死结正好成为牟晚秋绘画创作的艺术之源。艺术之花和艺术的纠葛都在同一纠结处。或许这就是东方象度的禅境所在与智慧所在。牟晚秋也正是在这种创作的纠葛与化解纠葛的艺术藤蔓上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接近禅境的众妙之门”。
著名艺术评论家高岭这样谈论到:“牟晚秋的最新作品是形而上的,让观看者不由自主地要不断设想和追问,世界可能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这是心神与自然相谐、互为同体的视觉景象,而不仅仅是西方抽象绘画追求形式的独立和艺术的本体,如果说在艺术中有艺术的本体和形式的独立,那就应该是与人的心灵相生相应的生命本体和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牟晚秋的艺术创作是值得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的,他的艺术实践,是具有当代并且面向未来的价值”著名文化学者祖滇先生评论牟晚秋的作品时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牟晚秋是从认识到形式到方式到表现材料都突破性地发展了中国文人大写意(泼墨)水墨画和中国式油画的面貌。也既是用跨界的方式综合了传统文人大写意(泼墨)水墨画和中国式油画的审美样式。即是其艺术具有的当代性特征之一:创新性;另一方面,其画面所体现的抽象性、禅意、生命与爱的思考以及纯净安宁的心灵、精神的指向,是其艺术具有的又一当代性特征:即思想性和对现实的批判性。大象无形的墨彩油画,归去来兮的东方神韵,牟晚秋开创了中国式油画的新面貌——东方墨彩油画。牟晚秋的作品养心、养性,大美之作,善之善者也。
大记事
2012年5月25日,牟晚秋的墨彩油画个展在北京隆重举行,由著名策展人高峡,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央美院教授王春辰先生的倾情策划下于北京798悦美术_成功举办。数千名海内外人士在开幕当天见证这一盛事,展览期间,观摩者如云,当天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卡特先生在王春辰先生的邀请下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并对展出作品做出了高度评价。
2012年6月16日《庆祝中国与墨西哥建交四十周年双人展》,中国牟晚秋、墨西哥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由中国文化部与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馆共同主办,中国对外展览集团公司、四川博物院承办在四川成都四川博物院成功举办。
在墨西哥这个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国家里,造型艺术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与此同时,墨西哥造型艺术的发展汲取了当今世界流行元素,并穿越国界,为丰富世界艺术做出了贡献。
为了庆祝中国与墨西哥建交40周年,让更多中国观众特别是中国西部的观众了解万里之外的墨西哥抽象艺术和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墨西哥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四川省博物院共同承办的《牟晚秋、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中国墨西哥艺术家双人展》在中国四川美丽的蓉城成都四川省博物院展出。
在20世纪中叶,在以里维拉,奥罗斯科和斯盖伊罗斯等壁画大师为代表的墨西哥绘画学校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墨西哥涌现出了新一代的画家,他们能够跟随着世界上先进的意识形态,用他们的多元视角,把艺术世界里的先进理念带到墨西哥。作为“叛逆的一代”的代表人物,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被认为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抽象艺术的先锋和里程碑。同时,马努埃尔大师也是在墨西哥国内外得到高度认可的艺术家之一。
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抽象艺术博物馆馆长维克多·乌戈·贝塞,拉·菲玛特对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有这样的评价:“在墨西哥,大家认为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是一位在创作上不拘一格,同时也是能力最全面的艺术家之一。......”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曾获法国政府奖学金,古根海姆基金会奖学金,巴西圣保罗第十三届双年展终身荣誉奖和墨西哥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授予荣誉创作奖。曾应聘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墨西哥自治大学美学研究学院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特邀研究员.....
菲尔盖雷斯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十分丰富,在墨西哥和世界其他国家博物馆、个人都有收藏。尽管他已年过八旬,但是他的创作灵感仍然无穷无尽。他是墨西哥乃至世界的一位卓越的艺术大家。
两位艺术家虽相隔万里,在艺术语言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有着惺惺相惜的友谊。
在中墨建交40周年之际举办《牟晚秋、马努埃尔·菲尔盖雷斯--中国墨西哥艺术家双人展》,将为促进中墨两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发挥积极作用。
作品欣赏

牟晚秋是哪里人16教育网

昭通学院是几本大学

一、昭通学院是几本大学 昭通学院是二本大学,该校是一所省属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云南省昭通市,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二、昭通学院简介
昭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云南省昭通市。学校北依乌蒙群山,南临省耕秀水,山水相映,杨柳堆烟,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

昭通学院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其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创设的师范传习所,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昭通师范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州、市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1992年,昭通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教育学院、昭通电大分校三校合并办学,学校全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全称“昭通学院”。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50666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8530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498.4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总值已达5932.33万元;总藏图书81.5万册,电子图书201192册;教学用计算机1186台;学校的千兆主干校园网运行良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完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本保证。

学校长期坚持立足昭通,服务乌蒙山区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形成了文学、历史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经济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师教育、文学创作与评论、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等学科特色彰显的办学格局。目前设有人文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8个学院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31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招生。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探索形成了以“知识教育+职业教育+人生教育”的育人理念、“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3+1”教学模式和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规格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大学整体育人设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昭通基础教育紧缺人才;开办“3+2”模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构建昭通地区职业教育“立交桥”。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675人,其中本科生5780人,专科5820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113人,五年制专科中职段学生4962人;函授学生1188人,其中本科生795人,专科生393人)。学校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荣获一等奖。

学校实施博士、硕士工程,面向全国积极引进重点高校高学历人才;实施中青年教师成才工程等,积极支持在职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访学和进修学习,形成了较合理的师资梯队。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44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28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78人,其中正高46人,副高132人;此外,学校还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67人,外籍教师3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境)内外交流与合作。与泰国东方大学、泰国南邦国际技术大学、马来西亚国际教育中心、老挝巴芭沙职业技术大学、泰国博乐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等29个国(境)外大学及教育机构开展师生交换、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建成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接受缅甸华文教师参加华文培训。在泰国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教联高级中学挂牌实习教育基地,先后派出200多名学生赴泰国北部华人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师范大学昆明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深度交流。与昭通市各县区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专中职学校、高级中学建立长期的、全面、开放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1978年以来,学校为昭通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四万多名优秀人才,成为昭通市乃至云南省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振兴昭通基础教育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授予的“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昭通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昭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官网入口地址

昭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昭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昭通学院教务处电话

昭通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昭通学院有几个校区

昭通学院招生办电话

昭通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昭通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牟晚秋是哪里人

汤文通出生于哪里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汤文通出生于哪里的相关内容。


汤文通
汤文通,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早年在江苏、福建、浙江,后在台湾,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60余年,著作甚丰,《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一书是其代表作。对水稻性状遗传、稻种亲缘关系、休眠性和稻米胀性等均有精辟研究。在大豆上倡导蕾期授粉,使杂交技术变难为易;确立杂种后代选择指标,使育种进程有章可循;选育出“台大1—7号”大豆良种,增产幅度大,为台湾省大豆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文名:汤文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市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29日
职业: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
主要成就:选育出“台大1—7号”大豆良种
代表作品:《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
人物生平
汤文通1900年10月29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07年(8岁)随其父汤清润(米行侨商)到缅甸仰光,就读于侨办小学。1909年因父病同返乡梓。不久父逝,遂留家乡读书,1918年毕业于泉州中学。1920年随其兄汤文炳至菲律宾,在马尼拉华校教书两年。1922年辞职回国。在泉州本市佩实小学任教。
汤文通自幼勤奋好学,深得母、兄钟爱。在家人帮助与亲友资助下,他于1924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科。1926年转入国立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1929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旋升任讲师。1930—1935年除专心教学外,在系主任赵连芳教授领导下,从事水稻、高粱等作物的遗传与生理学研究,并进行育种工作。还主持过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佳的昆山稻作试验,工作努力,成绩出色。
1935年赴美深造,入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研究所进修,但因用功过度,体力虚弱,失眠严重,不得不提前返归祖国。健康情况好转后回母校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汤文通应原籍省政府邀请回闽,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府农业技术专员。兼农民师资训练所所长,省立长乐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及长乐农场场长等职。福建省府西迁永安后,成立了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汤文通兼任该处农业科科长。后任福建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及省立高级农业学校校长,历时两年。后终以行政事务烦琐,与其性格及健康状况不甚相宜而辞职。1940年离闽赴浙,到浙江省农业改进所任简任技正,兼英士大学农学院教授。1944年因兄病逝永安,再度回闽,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汤文通应赵连芳之邀,于1946年8月去台湾。他在台数十年,先任农林处统计室筹备主任,后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1948年任所长。在职4年,除管理场务和增修设施外,并积极带头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为台湾省农业复兴作出了贡献。汤文通1948年受聘为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辞去系主任,专心教学、科研及著作,1973年(74岁)退休。1986年(87岁)台湾大学因其在校执教成绩卓著,颁赠“名誉教授”荣衔。汤文通年逾九旬高龄时,仍热心于培育人才,常至台大义指务导学生撰写论文,仍关心海峡两岸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
科学研究
开展水稻基础研究,成绩卓著造诣深
汤文通1929年大学毕业。初出校门便崭露头角,成为赵连芳教授的得力助手,一方面担任助教,另一方面随同研究水稻的遗传与生理,进行水稻杂交育种工作,还一度主持中央大学昆山稻作试验场。他工作踏实,不辞劳苦,经常赤脚下田,亲手操作;日未出已下田,日落后方收工;农忙季节,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因此深得当地农民称赞。该场30年代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几省推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左右。在此期间,他发表了《水稻小穗长度遗传研究》,并译介《水稻连锁遗传之研究》等文。
汤文通长期从事水稻研究,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成绩显著,学术造诣很深。
他在“水稻品种间及地域间之差异研究”中,证明血清判断法、糙米浸出液对甲烷青液呈褪色反应,和在磷酸钠中的发芽现象,都可以判断其亲缘型别或原产地区。这方面的研究在学术上很有价值。
对“稻米胀性之研究”结果说明水稻品种间尤其是型别间颇有差异。这对稻种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当育成一个品种,如果其它性状与别的品种相近,而胀性独大,则在稻米的食用经济价值上有可取之优点。
通过“水稻休眠性之研究”,他发现水稻也有休眠期,约为20—45天。水稻休眠性之机制作用在于内外颖钩合过紧。除去内外颖,休眠性即失去。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他认为培育休眠性优良的品种,可以解决水稻收获期遇雨,或收割后处理不当造成穗发芽等问题,避免稻谷损失。这项成果曾获得台湾省特种教育基金会奖金。
在作物休眠性研究中,汤文通还作了“落花生休眠性及催醒试验”,以及“落花生品种间性状之比较研究”。其研究结果对花生栽培及品种选育颇有应用价值。其中花生休眠性研究发现具有休眠性的大粒种用消毒剂uspulum处理即可打破其休眠性,该项成果亦获得台湾省特种教育基金会奖金。
潜心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硕果累累业绩丰
汤文通于1956年开始进行大豆杂交育种与遗传研究,并利用大豆属野生种(Glycineformosana)与栽培品种杂交为材料,经数载努力,于1962年前后首次在台湾育成了“台大1—7号”大豆良种。这几个良种丰产,抗倒伏,优于“百美豆”、“三国大豆”、“十石大豆”等从日、美引进的品种,在高雄、屏东一带不推而广,春作产量高达167—200公斤/亩(2500—3000公斤/公顷),秋作亦有133—167公斤/亩(2000—2500公斤/公顷),很受台湾南部农民欢迎。这项研究成果对油料不足、蛋白质匮缺的台湾省来说,贡献殊大。这也使过去一般学者认为大豆在台湾只能作为饲料作物栽培,不能作为食用或油料作物栽培的观念有了改变。
在研究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中,汤文通发现大豆有雌蕊先熟现象,因此首创蕾期授粉方法,使大豆杂交技术变难为易。过去认为大豆花形小,杂交非常困难,累遭失败。他的这项研究基本解决了大豆杂交育种上的一大难题,并发表有《大豆交配技术研究》、《大豆花粉发芽之研究》等论文。该项技术已为国外学者所采用。
汤文通除潜心于大豆育种工作外,进而研究“大豆属种间杂种量与质性状遗传”及“台湾野生大豆之特性研究”。他以在台湾采得的6个大豆属野生种为材料,应用细胞遗传学和生统遗传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果。当遗传研究告一段落后,他将理论研究所获新知识,应用到育种实际中,进一步研究具有实用性且有较高学术意义的大豆育种方法,发表了《大豆多元体之诱致及其利用价值》及《大豆杂种后裔选种指标之研究》等多篇论文。他的这些研究,无论在学术理论和实用技术方面均具有创造性,逐步进行,蔚成系统,这在台湾省农业科研中是不可多得的成绩,经台湾省中华农学会提名推荐,获得了台湾省教育部门1963年学术奖。
严谨治学著述丰厚,为人师表两袖清风
汤文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他从青年时代起便矢志献身教育,兢兢业业,为国家培育英才。先后在中央大学、英士大学、协和大学、台湾大学,以及福建农民师资训练所,福建高农等校执教,讲授作物学、稻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经常挑灯准备教材,不辞辛苦。他有感于农业院校缺少良好教科书和参考书,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于是致力编著教科书。先后出版了农艺方面教科书18册。1950年,他和赵连芳共同编著的《作物学》上下集,由台湾书店发行,再版多次。又相继编著出版了大学用书《农艺植物学》、《作物栽培原理》等。1967年大学用书《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出版后,被欧洲育种学杂志Euphytica推介为世界作物育种学名著之一。他退休后还与高景辉合著《植物生长与分化》一书。据不完全统计,汤文通已发表的研究报告与学术性论著计有中英文105篇,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水稻和大豆遗传育种和生理研究的论文,此外也涉及花生、甘薯,小麦、马铃薯、玉米、棉作、洋葱和饲料作物的育种方法以及综合性的抗病、抗虫育种问题等论著,可见他的学识既有专长,又很广博。
为了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科学水平,汤文通与几位同行契友,共同发起创办《科学农业》杂志,于1953年7月创刊,旨在以科学方法发展农业,以充裕人民生活。主要介绍世界最新农业研究之精华,综合性文献和专题讨论,内容充实新颖,这是台湾省唯一私人刊行的定期学术性刊物,由汤文通主编兼发行人达二十一载之久,迄今该刊物发行已40载,按期刊出,这里凝聚着他辛勤工作的心血与汗水。
汤文通秉性仁厚,不擅言辞,但他为学治事,都严守“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的原则。根据此原则,他在校执教时,对学生要求严格,诲人不倦。1938年汤文通兼任福建省高农校长时,亲订校训为“手脑并用”,并以对联“慕虚荣,爱利禄,不是现代学子;求真理,讲科学,方称进步青年”与诸生共勉,当年在校师生都深受感召。汤文通自己对其原则更注重身体力行。据他在台湾大学的同事讲,1948—1973年间,台湾公教人员待遇菲薄,那时汤文通一人薪资,要赡养六口之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决心不另求兼职兼薪,每天除备课、授课和从事研究工作外,即埋头写作。当年台湾大学四号馆每晚最后熄灯者为汤文通。他日常生活简单朴素,五十而后,不沾烟酒,亦无特别嗜好。他常自嘲一生“一身瘦骨,两袖清风,”然而他有丰富的学术著作,他有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上的重大贡献,他有高尚的道德风范。这正是汤文通为人师表,受人尊敬之所在。
工作经历
1918年在泉州中学毕业,执教于本乡小学。
1924—1926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前身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1926—1929年转学南京东南大学农学院(后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1929年于中央大学农艺系毕业,留校任助教。
1930—1935年与赵连芳共同研究水稻、高梁等作物的遗传和生理,并进行育种工作。
1935—1936年赴美国,入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研究所进修。后因健康状况回国。
1937年任福建省政府农业技术专员,兼福建省农民师资训练所所长,省立长乐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和省立长乐农场场长。
1938年兼任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农业科长,福建农事试验场场长,福建级农业职业学校(由全省省立农校合并建成)校长。
1940年任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简任技正。
1941—1944年任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4—1946年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
1946—1948年任台湾省农林处统计室筹备主任,旋转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
1948—1951年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所长,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
1951—1952年任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3—1973年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办《科学农业》刊物,任主编及发行人。
主要论著
1汤文通.水稻小穗长度遗传研究,中央大学,农学丛刊,1921,第二号.
2汤文通.稻米胀性之研究,协大农报,1943,第6期.
3汤文通.用血清判断法检定若干稻种亲缘关系之初步研究,协大农报,1943,第7期.
4汤文通.台湾之农业及其研究,台银季刊,1947,1(3):1—9.
5汤文通,黄正华.糙米浸出液对甲烷青液所呈褪色反应之地域及品种间差异,台农试所专报,1947,第5号.
6汤文通,黄正华.印度型及日本型稻在磷酸钠溶夜中发芽现象之差异,台农试所专报,1947,第3号.
7汤文通.台湾农业之改良,农报,1948,2(1):114.
8汤文通,莫强.台湾之稻作,农报,1948,2(2):69—79.
9汤文通等.台湾省纺织用纤维麻类之栽培及复兴途径,台湾建设,1948,1(4):814.
10汤文通.关于粮食资源报告,台湾省中华农学会,1950年年会特刊,1950,88—90.
11汤文通,蒋瑞民.落花生休眠性及催醒试验,台湾糖业季刊,1952,4(1、2):390—397.
12汤文通.马铃薯芽的休眠及其处理,台湾农林,1953,7(3):49—50.
13汤文通.稻的演进,科学农业,1953,1(5):1—6.
14汤文通,陈镇和.落花生之光期感应及照射效果.科学农业,1953,1(2):715.
15汤文通,蒋瑞民.大粒及小粒种落花生若干性状之比较,台大农院研究报告,1953,2(5):23—33.
16汤文通.杂种优势与作物育种,科学农业,1955,3(1):110.
17汤文通,蒋瑞民.稻之休眠性研究,台大农院研究报告,1955,4(1):1—7.
18汤文通.不割顶去雄杂种玉蜀黍种子之生产.科学农业,1955,3(6):15—21.
19卢守耕,汤文通等.水稻收获前后发芽损失之防止.台大十周年校庆纪念专刊,1956,163—172.
20汤文通,蒋瑞民.种子之休眠.科学农业,1956,4(10):390—396.
21赵连芳,汤文通编著.作物学,台湾书店.
22汤文通.甘薯自种法.科学农业,1957,5(4):131—151.
23汤文通编著.农艺植物学.台大农学院丛书第一号,1957.
24汤文通,陈镇和.大豆Glycinemax与G.formosana之杂交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59,新(28):17—23.
25汤文通,陈镇和.大豆交配技术研究.台湾大学农学院研究报告,1959,5(3):1—5.
26袁宸宣,汤文通等.稻花芽分化观察.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0,新(31):13—19.
27戴乔治,汤文通等.大豆种间杂种Glycinemax×G.formosana第一代(F1)之异常植株.科学农业,1960,9(9—10):301.
28汤文通,戴乔治.1961,大豆育种法.科学农业,1961,9(3—4):78—99.
29汤文通.土壤含水量对于水稻生理与根系发育之影响.台湾省推行轮灌工作报告,1961,85—96.
30汤文通编著.作物栽培原理.台大农学院丛书第十一号,1961.
31汤文通编著.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台北:科学农业,1962.
32汤文通,林齐强.几种在台湾发现之大豆属野生种特性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2,新(37):15.
33汤文通,戴乔治.大豆种间杂种(Glycinemax×G.formosana).中研院植物学汇刊Vol.ⅢNo.1(英文),1962,3(1):39—60.
34武光东,汤文通.大豆花粉发芽之研究.台湾大学农学院研究报告,1962,6(3):80—88.
35汤文通,李水龙.稻生长各期耐旱性试验.台湾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研究报告,1963,45p.
36汤文通,大豆杂种后裔选种指标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3,新(41):1—6.
37汤文通,林齐强.大豆多元体之诱致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中研院植物学汇刊Vol.ⅣNo.2(英文),1963,11(3—4):112.
38汤文通,邬宏潘.大豆品种间单性状判别函数之研究.杂作简报,1964,(6):118—119.
39汤文通,邬宏潘.大豆栽培品种产量判别函数之研究.杂作简报,1964,(6):120—123.
40汤文通,戴乔治.大豆育成品种之稳定性的研究.科学农业,1965,43(11—12):336.
41汤文通,蔡文福.大豆荚果之发育过程及蛋白质油分含量之变化.科学农业,1969,7(1—2):33—34.
42汤文通.缩短大豆育种年限之研究.科学农业,1969,17(9—10);167—172.
43汤文通.水稻混合集团内生长竞争趋势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70,新(70):1—17.
44汤文通,张佳雄.大豆愈伤组织之生长及根形成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74,新(85):3—12.
45汤文通编著.农艺学(上、下册).大同书店,1967.
46汤文通,高景辉合著.植物生长与分化,台湾大学农学院出版,1978.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牟晚秋是哪里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牟晚秋是哪里人”相关推荐
秋天去石家庄哪里好玩?石家庄哪里的秋天最美?
秋天去石家庄哪里好玩?石家庄哪里的秋天最美?

鹿泉区向阳大街集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多远驾车路线:全程约21.1公里起点:向阳大街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向阳北大街行驶590米,过右侧的美的(鹿泉电友美的品牌专营店)约140米后,左转进入北斗东路2.沿北斗东路行驶4.7公里,朝北京/太原/G5方向,左后方转弯3.行驶180米,朝北京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4.沿匝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京昆高速5.沿京

2024-10-03 07:26:54
央视2024跨年晚会在台州哪里
央视2024跨年晚会在台州哪里

央视2024跨年晚会在台州哪里央视2024跨年晚会在台州的主城区和合公园、葭沚老街、耀达路、大陈岛等均有录制安排。2024年央视的跨年晚会名字为《启航2024》,由任鲁豫、马凡舒、张韬、朱迅、许斌、吴梦瑶担任主持人。晚会通过青春的色彩与清新的表达,在平凡又精彩的百姓故事中,与广大观众一起辞旧迎新,走进充满希望的2024年。晚会于2023年12月31日20点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2024-06-15 00:22:57
丁立人是哪里人
丁立人是哪里人

丁立人是哪里人1.简介丁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他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人2.教育经历丁立人于195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公司电力高级专科学校,之后在北京电力学院(现北方电力大学)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并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受聘于芬兰赫

2024-11-10 08:14:03
曾君是哪里人
曾君是哪里人

曾君是哪里人曾君曾君,女,1964年7月出生于四川雅安。1986年7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至今在西昌学院任教。国家体操一级运动员、国家级健身指导员、国家健美操一级裁判、国家艺术体操一级裁判、四川省优秀健美操教练,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个人体操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全国体操比赛个人全能亚军。2002以来,在各类核心及省级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一本,先后多

2024-09-10 17:16:11
郑源是哪里人
郑源是哪里人

郑源是哪里人郑源(Jacky),1982年11月2日生于广东阳江,华语流行男歌手、音乐人、唱作人、词曲创作者、华语乐坛情歌界代表性人物之一,北京戏曲学院音乐教授,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2005年推出首张专辑《真的用心良苦》其成名曲《一万个理由》无线彩铃下载量约一亿两千万余次,迄今保持历史总记录,创造了华语乐坛无人能及的“彩铃神话”,因此有"彩铃天王”美誉。同年获中国中央音乐电视“2005歌坛十

2024-09-16 11:10:31
干铎是哪里人
干铎是哪里人

干铎是哪里人干铎干铎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学教育家。他生活朴素,学识渊博,是中国当代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吸收和引进国外森林经理学说、探索中国式的森林经理方法方面,做出了贡献。曾留学日本,主编了《森林经营规划学》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著。中文名:干铎别名:干宣镛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广济出生日期:1903年4月10日逝世日期:1961年8月7日职业:林学家

2024-11-04 03:18:31
姜宝林是哪里人
姜宝林是哪里人

姜宝林是哪里人姜宝林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文名:姜宝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蓬莱出生日期:1942年生职业:画家毕业院校:浙江美术学院、中

2024-08-13 06:35:51
张青莲是哪里人
张青莲是哪里人

张青莲是哪里人张青莲张青莲(1908.7.31-2006.12.14)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辅仁、清华、北大等大学教授,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

2024-08-28 0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