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2年出国留学,后拿到了当地永久居住权,长期旅居国外,身份证丢了,目前只有有护照,如何办二代身份证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16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是92年出国留学,后拿到了当地永久居住权,长期旅居国外,身份证丢了,目前只有有护照,如何办二代身份证
华侨是中国公民有权申领国内身份证
2010-01-22 09:32:38
郭仲仁(作者单位:福州市侨办)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祖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国投资置业。华侨回国户口落户和取得国缺行丛内身份证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华侨的关注,反映愈来愈强烈。特别是在福建等较早出现出国潮的地区,这个问题十分突出。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接到华侨要求简化落户手续,允许被注销户口和身份证的侨胞恢复户口、给予办理国内身份证的诉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本文拟就华侨归国定居的有关情况,华侨国内身份证的法律地位,简化华侨落户的法律性、必要性、必然性进行探讨,以推动这广大侨胞极度关注的问题尽早得到解决。
一、华侨是中国公民,理应具备与生俱来的身份证,有权在国内定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二条“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法律定义,毫无疑问,华侨作为中国公民只要他们愿意,就应该和国内其他公民一样,有在中国居住的权利。
中国公民持有户口特别是中国身份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华侨来说也是如此。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户籍管理这一滞后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制度还必须执行的情况下,在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出国人员包括华侨在国内却不能有户口和身份证,在事实上还不能享受公民待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很长的时间内,办理护照必须注销户口;二是1990年和2000年的全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把许多不在家乡生活的人员的户口(即使是旅游临时出境)注销了;三是各地为完成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将出国、出境人员的户口注销,造成当地“非正常”的人口灭失。由于这种种原因,华侨或出国人员回国后,办理身份证、恢复户口就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华侨作为中国公民,必然应该有自己的身份证件。将出国定居的华侨的身份证(户口)取消的做法,显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也是对华侨的歧视。2003年前后,办理护照或出国定居在许多地方已经不存在注销户口的问题。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的体现、是进入正常法制轨道的体现。但对已经被注销户口、办护照时收缴了身份证的要恢复户口或办理身份证的华侨来讲,却被边缘化了,各部门设立了许多规定,有许多关卡:这些华侨要办理身份证必须上缴包括护照、国外有效居留证在内的国外合法居留的所有证件;还要符合各种规定,否则,不能回国定居,不予办理中国带仿居民身份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二、华侨的国内居民身份证对侨务工作的意义和对侨胞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给予海外侨胞这部分中国公民应有的公民权利——国内居民身份证,是党的一贯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的侨务工作的最好体现。有许多华侨说,只有犯罪人员要到边远地区服刑,才有注销、转移当地户口的政策,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在户口上的待遇居然与犯罪人员一样。这怎么体现出一个开放的国家的政策?就我们基层侨务工作者来说,同样有这种感觉:不发放居民身份证是对海外侨胞的政治歧视,既与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工作总方针相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也不适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新情况、新要求。
在生活上,没有居民身份证给华侨在国内经商、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情况下,许多华侨由于投资贸易、旅游、探望父母子女、祭奠祖先等各种原因来往于居住国和中国之间,许多华侨在国内居住的时间往往不少于在国外的时间。国内身份证对他们在国内投资、伏樱银行开户、旅游住宿、购房购物提供了护照所无法提供的方便和便利。甚至提供了影响一生的条件。比如,近两年高考时,由于没有身份证,在国外又没有达到国家四部委定的“最近四年在外住满两年”的华侨学生报考条件,一些在国内学校学习的高三学生既不能以华侨学生的身份参加侨、港、澳学生的统一考试,也不能以国内生参加国内学生的统一高考,这些人在高考面前无可奈何,只能放弃高考。这无疑将影响他们一生,甚至是华侨一家今后的生存状况和对生活环境、生活地的抉择。身份证对华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下面,举几个实际例子,说明国内居民身份证和户口落户对海外华侨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国内办理过程中遇上的种种困难。
例一:2007年5月博士郑先生作为“福建省紧缺人才”从日本回国,在福建省某厅下属中心任职。2008年8月,在日本的郑博士的太太、硕士林女士带儿子回国定居。但在办理定居手续的过程中,遇上了种种困难:即使有出生证仍被要求作亲子鉴定;因为不符合部门规定的回国定居条件,被非侨务部门认定为不是华侨,不能以华侨条件落户;身份证无法办理,儿子上学遇上了障碍;欲购房,没有身份证无法如意进行……由于落户事宜,往返奔波,林女士在到我办要求帮助时,可说是身心疲惫,泪流满面。直到2009年8月,一年时间,找过许多单位,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全家才得以落户。这还是引进人才所遇上的问题,不用说其它自行回国欲定居的侨胞了。
例二:高考“被放弃”资格的华侨考生。柳某,2005年5月回国念高二,母亲赵女士放弃在匈牙利的生意,专门在福州照顾女儿。2007年报名参加高考时,按照华侨学生身份,达不到国家四部委的“最近四年在外住满两年”的规定,按照国内生参加考试,没有国内户口和居民身份证,被迫放弃高考。
杨某,2006年从阿根廷回国念中学,2009年从福州的福清市重点学校高三毕业,参加省质检考试成绩达640分。可以说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优异的高中毕业生,但同样是既不能以华侨学生身份报考,没有国内户口和身份证也不能参加国内学生的高考。又是一个高考“被放弃”。高考“被放弃”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和对祖国的信心。
例三:祖籍福州闽侯县的刘先生,1986年出国前往美国,2005年在美国取得永久居留权(绿卡)。由于国内户口被注销,在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申请补办中国护照时,被告知国内没有电脑户籍记录,不能办理。2009年10月回家探亲时是持中国使馆签发的双程旅行证。欲在国内恢复户口,取得居民身份证,被告知必须收缴美国绿卡和使馆签发的双程旅行证。刘先生
英语不过关,无法加入美国籍,国内又“不要”他,他只能成为一个无国籍人士。刘先生告诉我,使馆双程旅行证两年有效,两年后不予换发。如果真是这样,连回家乡探望父母亲人都不可能了。
例四:旅美华侨林先生,2005年拟在福州注册成立公司,用护照和绿卡必须用外币注册。由于其资金大部分来自前些年在国内参与朋友投资的股份所得,必须用人民币去兑换外币。这中间各种限制不说它,个人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借用他人的身份证注册,不仅不合法,风险也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华侨回国落户和要求具备居民身份证的合法诉求,既是华侨本身的一件重要事,也是侨务工作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事。从吸引侨心角度,从依法维护华侨在国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从适应新情况创新工作局面的角度都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
三、对华侨回国定居设置条件、关卡是一种歧视
在笔者见到的新的《华侨回国定居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目前实行的华侨回国定居管理规定的实际操作中,对华侨回国定居有许多限制条件,首先“必须在国外连续居住满3年,每年在国外居留不少于10个月的华侨”,然后必须符合:结婚3年以上与国内配偶团聚的;或年龄不满16周岁,父亲或母亲在国内长期居住的;年龄60岁以上,本人或国内直系亲属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被国内政府部门,县级以上事业单位,或年纳税额三十万元以上企业正式聘用且连续工作满三年的;或在国内经商、投资,时间超过三年的;等等。不仅是条件上有诸多限制,而且在手续上也十分繁琐。
在上述条件的限制下,有300万海外侨胞的福州市,2006年到2009年3月底,福州市共有回国定居的华侨和出国人员266人,这一数字是很少的了。
毫无疑问,华侨在国内定居是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的权益,在这一问题上设置种种关卡显然与相关法律相违背。在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经济的情况下,对自己国家的公民应当要贯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提出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的侨务总方针,在现有的必须申报户口的体制下,简化手续,比如对回原国内生活所在地定居的侨胞,可以在基层户籍管理部门直接申报户口并办理中国身份证,等等。实际上,在福建省,就是对在海外非法居留的人员,回国后在原居住地落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只要持相关部门(如侨务部门出具“非华侨”)证明即可落户。
四、几点建议
1、回国定居应与身份证办理区分开来
华侨回国定居按照有关法律条文和国务院侨办国侨发[2009]5号《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的规定,“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驻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国务院侨办的上述文件是针对归侨的身份认定而言。目前的状况是许多华侨在国内投资置业,本身并未放弃侨居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国内居民身份证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依据华侨是中国公民的法律定义,应当为这些华侨核发居民身份证,解决华侨在国内办事的困扰。至于在国内的住址既可以以原居住地为准,也可以以其购房地为准。
2、简化华侨在原居住地落户和办理身份证的手续和限制
对于在历次人口普查和控制计划生育过程中以及在早期申办护照被注销户口,收缴身份证的华侨要求在原居住地(原籍)恢复户口、申领身份证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华侨是中国公民”这一基本法律定义,积极、无条件予以办理。不应设定种种条件限制、种种关卡。唯有如此才能把党的侨务工作总方针落在实处,华侨的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对于欲在国内其他地方办理落户、申领身份证的,可以根据国内公民异地迁移户口的有关规定予以办理。如在异地已经购房的,可以根据当地购房落户的有关规定,办理异地户口迁移及身份证申领。
3、“内”外应有别
在到中国定居这一问题上,对华人回国定居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人士来中国定居的政策。旅居海外的侨胞在一些国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环境里,他们可能不得不加入所在国的国籍,成为非中国籍的炎黄子孙。这部分人不管怎么改变国籍,黄色的脸、黄色的皮肤不会变。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这部分人中有许多愿意或已经实际上在国内定居。对华人回国定居和外国人到中国定居,在定居条件上、在程序上应有所区别,应该适当放宽些。对不愿意改变现国籍,但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华人,要降低在中国长期居住证(绿卡)的发放门槛。这样,有利于吸引华侨华人中的中小资本,有利于巩固加强海外侨胞的故土情结,有利于在海外长期保持对我友好的力量,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行政区划怎么填?
学校所在的行政区怎样写?
所在的是哪个市就填这个市的名称。
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即省级、地级、县级、乡级、村级、组级,其中省、 县、 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
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出生地的行政区划代码怎么填
就是你本人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的前6位数字(为我国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如果你没有办理过户口迁移的话,它代表你出生地县级行政区划;如果你的户口迁移这它代表你办证时的县级行政区划,具体你问你的家长或学校、教育局。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怎么填?
户口所在地:××省××市××县,或者××省××市××区,如果龚县级市那就是××省××市××镇(乡),就这么填,绝对没问题。
学校要填学籍,生源地行行政区划码是什么?请求解答
一般写户口所在县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代码是六位数字。比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代码230102。可以百度查一下。
小学教师工作单位行政区划指什么
就是指你工作的学校所在地点的县及以上行政区划啊!是个常识了!你难道连这个也?????
我要填学校要求填的表格。 内容有“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码”“户籍”“出生地” 但是我家乡的地区划分和
如果只是区划变更,我认为万一现在的为准。比如,我是民国东四省的。。。现在是东三省的,你是以现在为准还是以前的为准呢?
小学要求的出生地行政区划代码和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是什么意思
行政区划代码,也称行政代码,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一般由13位 *** 数字组成,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辖市;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例如:浙江省(330000 ZJ)安徽省(340000 AH)福建省(350000 FJ)
全国中小学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怎么填
当前的项目是学生在系统里的信息,如有错误、变更,请在对应项“变更”栏填写,原来的信息千万不要使用涂改液涂改或划掉;(现在用几个同户口本有关的,关键信息为例子。)1姓名,项目,有的学生使用的名字和户口本不一样,学籍信息只认户口本,要更改,把新的户口本拿过来。比如张三,改名张四,只要在变更栏里写张四就好。2出生日期,由8个数字组成,比如2008年6月20日,就写为200806203身份证号码,必须跟户口本一样。3、核查完,家长要签字确认,并写上日期。其他的项目您看看跟您的实际情况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就是变更里写上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要涂改。附2《学生基本信息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1.姓名: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
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2.性别:男、女。3.出生日期:在公安户籍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时间日,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日期填2位数字。如:“20110101”。4.出生地:学生出生所在的行政区划。特别注意:学校班主任将有关信息导入全国系统“学生信息模板”时,需将此字段转化为12位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代码可上我厅网站“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专栏查询。5.籍贯: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6.民族:学生的民族全称,如:汉族。7.国籍/地区:学生所属的国籍/地区,如:中国、美国、台湾、香港、澳门。8.身份证类型:可证明学生身份的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香港特区护照/身份证明、澳门特区护照/身份证明、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境外永久居住证、护照、其他。身份证件类型为“其他”时(也就是黑户学生),身份证件号可不填,但学校需提供学生在本校就读证明(需学生和家长签字,学校盖章,提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9.身份证件号:身份证件类型对应的证件号码。身份证件类型为“其他”以外的证件类型时,身份证号必填。10.港澳台侨外:在大陆上学,持非大陆身份证明的学生的来源类型,分为:“否、香港同胞、香港同胞亲属、澳门同胞、澳门同胞亲属、台湾同胞、台湾同胞亲属、华侨、侨眷、归侨、归侨子女、归国留学人员、非华裔中国人、外籍华裔人、外国人、其他”。11.政治面貌:分为:“中国 *** 党员、 *** *** 预备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群众”。12.健康状况:学生的身体情况,分为:“健康或良好、一般或较弱、有慢性病、有生理缺陷、残疾”。13.照片:导入学生的照片。14.姓名拼音:姓名全称的
汉语拼音。15.曾用名:曾正式使用过的姓名。16.身份证件有效期:身份证件上显示的有效期限。17.户口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所在行政区划。特别注意:导入全国系统“学生信息模板”时,需将此字段转化为12位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代码可上我厅网站“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专栏查询。18.户口性质: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的类别,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19.特长:填写学生特长信息。20.学籍辅号:填写我省目前正在使用的学生学号,如“X120101010001”“C1201010001”“G1201010001”。21.班内学号:学生班级内座号。22.年级:学生就读年级。23.班级:学生就读班级。24.入学年月:新学生入学的时间,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如“201101”。25.入学方式:学生以何种方式进入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就近入学、其他”,高中阶段分为:“统一招生考试/普通入学、体育特招、艺术特招、其他”。26.就读方式:区分学生在校读书的方式,可分为:“走读、住校”。27.学生来......>>
关于学籍填写出生地行政区划代码问题 5分
就按你原先的户口本的出生地,四川渠县。我和你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异地成长,但尽管辗转数次还是跟原先的,
高中 学生信息表中的出生地行政区划代码以及通信地址怎么填?
我国的行政区划代码专门有国家标准GB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目前版本为GB2260-2007,我国实行公民身份号码的编制规则中的前六位数字就是你本人办证时行政区划代码,你就将你的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中的前六位数字填入就可以了,至于通信地址可能受字符长度影响,在20个字符内的直接填入居民身份证上的地址,如果实际住址有变,就按能够便于邮政投递到的实际住址。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地址填的内容一定要认真,这事关高中生的终身大事的,不能马虎。

高考时生源地怎么填写?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时生源地怎么填写?的相关内容。
高考时生源地的填写规则相对明确,主要基于考生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以下是具体的填写指南:
一、基本填写规则
-
按照户籍所在地填写:生源地一般填写为高考报名时户口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地级市(含县级市)。例如,如果考生户口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则生源地应填写为“广东省广州市”。
-
具体到区、县:对于区、县一级的考生,生源地需要填写到区、县级别;对于县级市的考生,则直接填写省市县即可,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
遵循官方标准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官方标准名称,避免使用简称或俗称,同时注意大小写格式和填写顺序,确保按照省、市、县的顺序填写。
二、特殊情况处理
-
借考情况:如果考生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A市,但高中期间在B市就读并参加高考,则生源地仍为A市。
-
父母工作调动:如果考生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A市,大学报到时将户口迁至位于B市的高校,且大学期间父母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将户口迁移到C市,则生源地仍为A市,除非考生在大学期间也进行了户口迁移,且迁移后的城市为C市,则生源地更新为C市。
16教育网
-
多次参加高考:对于以不同户籍参加过多次高考的考生,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
三、其他注意事项
-
港澳台及外籍考生:港澳台地区考生和华侨考生,生源地应按照其身份证明文件的登记地址填写;外国留学生则按照其护照上登记的地址填写。
-
信息准确性:考生在填写生源地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因为这关系到后续的高校录取和学籍管理。
-
咨询途径:如果考生对生源地的填写存在疑问或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当地的招生办公室或教育考试机构获取具体指导。
综上所述,高考时生源地的填写应基于考生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并遵循相关规则和特殊情况处理原则。
以上就是16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我是92年出国留学,后拿到了当地永久居住权,长期旅居国外,身份证丢了,目前只有有护照,如何办二代身份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