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还在纠结统考校考谁更重要吗!标准答案来啦!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还在纠结统考校考谁更重要吗!标准答案来啦!
艺术统考与校考对于艺术生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在2024年校考院校及专业数量大幅削减的背景下,原本计划参加校考的学生开始犹豫不决。那么,是应重视统考,还是两者都应看重?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统考显得更为重要。艺术统考作为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基础性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通过率较高,大部分艺术生都能顺利通过,通常合格率在80%-90%,甚至更高。通过统考,学生可凭借艺术统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进行录取。
相比之下,校考是在统考合格的基础上,由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选拔考试,旨在选拔专业水平优秀的考生。校考难度相对较高,考题也更加灵活。如果校考合格,学生可凭借校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进行录取。
那么,学生应如何选择?对大多数艺术生而言,统考更为重要。原因在于,教育部在2024年提出“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并严格控制校考范围与规模。随着省统考承认的院校增多,校考的名额和机会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只有统考合格,学生才能获得校考资格,否则院校在录取时无法获取考生档案。
一旦统考合格,学生即便未通过校考,仍可通过统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被985、211等院校录取。这意味着,凭借统考成绩,艺术生也能进入优质学府。在统考合格后,学生即使校考未通过,也可利用统考成绩与文化成绩报考985、211等承认统考成绩的院校。从这个角度看,统考合格成为艺术生的“救命稻草”。而校考,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及要求较高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仍有设立校考的可能性。
统考与校考各有优势与劣势
艺术统考与校考在整体上各有优劣。统考时间较早,通常在每年的12月进行,为文化课较弱的学生提供了缓冲时间。然而,校考时间较晚,通常在1月至3月,对文化课成绩较弱的学生而言,将面临巨大的文化课压力。此外,校考的试错成本较高,如果未能取得校考合格证或校考成绩不佳,学生只能选择承认统考成绩的院校,这可能会影响到文化成绩的学习时间。
鼓励艺术生尽可能参加校考
了解统考与校考各自的优劣之后,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目标院校来做出选择。统考成绩合格但自我感觉不佳,以及专业课特别突出的两类学生,应该努力参加校考。然而,为何鼓励统考成绩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考,而不是轻易放弃校考?主要原因是教育部的改革,使得校考范围和规模得到了严格控制。
首先,校考仅限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以及对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目前,已有10所院校未明确是否组织校考,而“30+18”所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院校)中,仅有4所不再组织校考。
其次,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进行,校考考点更集中。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考生只需在学校所在地区参加考试,这对考点数量众多的省份的考生更为有利。
此外,校考人数明显减少。在改革前,校考院校及考点众多,参加校考的考生人数达到160万人次。而如今,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校考人数显著减少。
改革后,考生的负担更小,考试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提高。校考允许考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科目,且在校考集训期间,专业水平提升最快。因此,学生可适当参加多所校考院校,以增加录取机会!
校考容错率更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统考仅有一次机会,一旦准备不足或出现失误,可能导致统考成绩不佳。相比之下,校考机会更多,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广泛选择,录取机会自然增加。
综上所述,在招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校考的竞争人数明显减少,考生的负担更小,考试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得到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校考对于能参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
总之,统考成绩合格但自我感觉不佳或专业课特别突出的学生应参加校考,而统考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多地参加校考。这既可增加录取机会,也避免了留下遗憾。
16教育网
大学生考试做一次弊,学校就开除,合理吗?
大学生考试作弊被开除的法律和法律之外思考2007-06-02 16:38 2006年1月某日,在百度搜索“大学 作弊”,找到相关网页约1,490,000篇。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处理的案例
05年7月25日和26日,
西华大学组织上一学期《经济数学》、《高等数字》两门课程不及格学生补考,结果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48名学生请人代考或充当“枪手”,遂作出勒令退学的处理决定。
2006年1月
中央民族大学依据该大学关于考试作弊处理的有关规定,决定开除10名学生学籍。已有学生提出申诉。
北京大学最新的通报显示,在上个学期期中和期末(05年上半年)考试中,北京大学共发现本科生考场违纪作弊21起,16名本科生(其中包括6名留学生)因此被取消学士学位资格,3名本科生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2004年1月5日,
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网上出现了《近期考试作弊情况通报》这样一则通告,对近期校内考试作弊的考生进行了曝光,41名作弊的学生被曝光姓名及作弊情况,17名作弊学生受到退学处分。
甘肃农业大学58名学生因为在05年9月24日、25日的补考中有作弊或者代考行为受处分的,其中14人被开除学籍、19人被退学、2人申请退学、23人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刘彻因两次作弊被勒令退学。终审败诉:北京市一中院认定被告北京市教委“维持该校‘刘彻因两次作弊被勒令退学通知’的决定”合法。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2001级的董某让同学张某代考,郑州大学于2003年4月4日对董某和替考者作出“勒令退学”处分。学校败诉 撤销对其退学处分。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作出终审判决:
暨南大学根据本校校规中考试作弊,取消暨大学生武某学士学位资格的处分明显重于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应属无效,该高校须在60天内重新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武某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
取消学士学位资格、勒令退学、开除学籍有依据吗
西华大学对该校50名大学生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原因是这些学生在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存在找人代考或帮人代考的作弊行为。处分作出后,多名学生不服,并拟进行法律诉讼。由此再度引发了学校开除作弊学生是否合法的讨论。
西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章红向记者介绍,每年新生入学后,都要参加学生守则考试,学校起到了对触犯代考这条“高压线”的严重后果的告之义务,学生们还签署了考试诚信承诺书。“但学生的侥幸心理仍然普遍存在,讲义气、帮朋友,这必需给予深刻的警示。”章红说,“此前也零星出现过类似事件,学生也被勒令退学了,考虑到以后治校,学校没有退路。”以学生“严重作弊的性质”按照《高校学生管理条例》处理。
学生却认为学校自己在补考现场、考场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客观上造成了这次大规模的代考事件,学校也有责任,为什么最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生?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被无情剥夺了,应该吗?况且,学校在做出处罚决定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就单方面的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决定,程序上合理吗?“弊被勒令退学”是按照旧的《高校学生管理条例》作出的,是否合理。
西华大学代表说:事实上,开除和退学只是说法上不同而已,开除学籍是更严厉的做法。学校的选择是带着感情色彩的,选择了稍微弱一点的处理办法。开除学籍给《肄业证》,勒令退学发《学历证明》。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2001级的董某案例中,审理此案的郑州二七区人民法院认为,学校作出处分决定后,并未将决定送达,也没有告诉学生申辩、申诉权,更没有将处分送报有关部门备案,属行政程序违法;另外,学校制定的校规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校据此作出的处分明显过重,显失公正。据此,法院作出了上述判决。
甘肃农业大学58名学生的案例中,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都在开除学籍的范围内,这次14名被开除学籍的学生都是因为在考试中有作弊、代考行为。
其实,在"作弊"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当中,竟有相当一部分是校方败诉。对此,广州市中级法院的一位法官这样解释:目前我国尚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考试作弊的处理作出规定,校方惩治作弊的手段往往找不到法律依据。例如,不少学校校纪规定"作弊受处分不授予学士学位",但是,我国《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都没有"作弊受处分"不得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所以,这样的校纪明显与法律相抵触。
广州大学有两名学生因在
英语四级考试中请"枪手"代考,广州大学勒令两人退学,并注销了其毕业证。两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学生一审胜诉,学校不服,上诉到广州市中级法院。广州市中级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此前,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97级学生王军(化名)也曾状告母校,称学校对其"作弊"做出的勒令退学的处分过重,要求学校重新做出处理
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考试作弊的处理做出规定。
由教育部下发,2005年9月1日新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教育新规")有关考试作弊处理的规定:第五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教育新规"对高校惩治作弊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教育新规对作弊学生的处分 ,由原来的6种减少到5种,去除了"勒令退学"一项。还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可处以开除学籍的处分,对于作弊的处分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同时规定被处分学生可逐级申诉。
但是对"教育新规"人们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有教师担心:不少学校的新校规比起以往"温和"了许多,是否会"纵容"作弊?对此,
首都师范大学的杨朝晖老师认为,"重罚"未必是惩治作弊的最有效手段。杨朝晖老师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考试作弊的被处罚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作弊的危害性,有时甚至把当初作弊被处罚归结为"运气不好"。因此,单靠处罚无法根治作弊,外在的处罚与内在的修正应该相结合。杨朝晖提倡对作弊的处罚不要太严,应该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启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系统。
也有教师认为,教育新规为各校处罚作弊赋予了强制性、统一性和科学性,增强了学校惩治作弊的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评价所所长徐燕教授认为,对于学生作弊的处罚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一会儿紧,一会儿松,不能让学生有制度上的空子可钻。
周然毅认为:在探讨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罚问题时,还应考虑作弊的社会危害。一项对七所高校500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近一成学生在考试中经常作弊,另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作弊。作弊现象如此普遍,原因之一就是作弊成本太低,如果对作弊者持宽容态度,对不作弊者显然是不公平的,甚至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作弊,使本已危机的社会诚信雪上加霜。因此,要治理考试作弊,必须从严处罚。
针对西华大学对该校50名大学生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王家静律师认为“学校在学生申述期内,就没收了各种学生证件,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又一次严重侵犯。学校处理问题时想当然,处理之后不进行任何措施对学生人身和各项事宜加以保护和关心。还要驱赶学生,这是违反教育原则的。即使从法律上讲,学生在申述期开始的30个工作日内,也享有在学校停留的权利,现在没到期限,学校凭什么赶人?”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我们还应该做何法律之外思考?
我觉得时信说的有道理:正像一些
教育学者说的那样,即使解决了法律上的冲突,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靠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的安排,高校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高校学生恋爱与同居、女学生卖淫、研究生招生黑幕、高校腐败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更为尖锐的、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而像作弊这样一个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常见的违规现象,究竟是否苛以开除、退学这样的严厉处罚,仍将是一个广泛争论暂时很难取得共识,司法干预也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上制假造假的普及化,学生作弊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以结果为目标的人生观正忽略着人们对奋斗过程的追求,即时的快感消磨了人们对远景的展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快速在经济上赶超上去,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许多必须与之平行的东西,象道德、诚信、人格、荣誉等等,到最后虽然经济上去了,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用金钱无法买回的。而随着社会上诚信的缺失,学校的纯洁也开始受其污染,考试作弊从社会人员转向学生,当这个危险的信号响起时,却又因整体堕落为借口而对典型现象束手无策。于是变成只要造假不死人绝无人会找其麻烦,校内校外考试善于作弊也成为一大风景。人们一边痛心社会变坏,一边更担心学生作弊是对诚信危机的推波助澜。但始终没有办法根治这种风气。
有人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带来的恶果。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走向了功利性的教育,学生为什么会去作弊不单单是道德上的问题,其实有的学生如果单从道德上讲他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标准是要高于一些为人师表的人的。用作弊来衡量一个学生的道德是不恰当的。其实许多学生都是一些有思想,有观念,有理想的,追求进步的好青年。他们通过十几年的苦读进入了大学,可是大学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除了校园条件好了,可以自由恋爱了,可以逃科了。其余的感受往往要低于高中,中学对他的促进。在我国的大学中存在很严重的厌学现象,以及对生活的失望情绪。
总之,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应该坚持按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净化社会风气也很重要。

高考是在自己学校考吗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是在自己学校考吗的相关内容。
1. 高考的考场安排
在中国大陆,高考是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每年在6月份进行。考生们可以选择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或者是其他指定考点参加考试。考试所在的考点通常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的考点进行考试。
2. 自己学校的考场是否有优势
对于选择在自己学校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他们有可能觉得在自己学校考试会更加方便,因为熟悉自己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甚至可能在考试前就已经有机会熟悉考场。此外,就近考试还能减少交通上的麻烦,特别是在高考期间交通量较大的时候。
3. 学校考场的缺点
尽管选择自己学校的考场有这些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由于考生都在一个学校里考试,考场容易变得拥挤,吵闹,甚至影响考试。其次,如果一个学校的考点比较多,考试可能会被分配给一个没有熟悉的教学楼进行,这会增加考生在考试前熟悉考场的难度。此外,如果考场所在的校园周围交通繁忙,即使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参加高考也可能会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
4. 指定考点的优缺点
如果考生选择在其他指定考点参加高考,比如市场或者体育馆,他们虽然需要更多的准备来熟悉考场,但相对的,这些场地更适合大规模考试,考生相互之间的干扰会减少,让考试更加公平。此外,这些指定考点通常会有专用的交通服务,可以更好地解决考生们的交通问题。
5. 如何选择自己的考点
无论你选择在自己学校考试还是选择其他指定考点,选择合适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根据自己所在的区域或城市,查看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所公布的考点名单。其次,考虑考点的位置、校园环境以及设施设备等。最后,要了解考场所在的校园周围交通状况,以及是否提供交通服务。
6. 总结
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重要的一步,正确选择自己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选择在自己学校考试还是选择其他指定考点,都应该考虑到交通、环境、设施设备等因素,从而给自己创造更好的考试条件,让自己更稳定、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以上就是还在纠结统考校考谁更重要吗!标准答案来啦!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