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4-07-23 08:03:47 | 16教育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相关的问题,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高考结束之后,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但是,许多家长由于并没有上过大学,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了解各个高校和专业的报考信息,也并不知道在了解专业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小编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了解高校的专业报考信息,以及在了解专业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家长如果想要了解各个高校的报考信息,孩子高考结束之后,学校都会给孩子订阅招生考试之友的书册,这本书非常厚,里面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大学正在招募的所有专业的信息。并且还非常贴心地将一批次、二批次都进行了标注,如果家长想要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在这本书上将会得到最权威的和最及时的信息。毕竟这本书中国大部分的高考学生都在用,也是孩子们的高中学校经过种种的筛选,为孩子们确定的报考参考书。但是一定要注意买正版的参考书,千万不要因为贪便宜就去买二手或者盗版书。

其次,如果家里有做高中教师或者是大学教师的亲戚朋友,也可以请自己的亲戚朋友为孩子进行分析或者是择校,因为高中或高校老师,因为每年都在高考第一线,所以对各个学校的情况以及专业的就业率等都非常了解,找懂得行情和学情的人分析,可能在择校和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加有目标性,更加高效,也防止踩坑或者是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但是对于亲戚朋友说的话应该保持半信半疑,然后自己再去独立思考。

最后,每个地方都有专业的高考志愿报考机构。如果家里的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花一些钱去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机构找老师进行分析,为孩子选出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因为这些人都是专业为高考学子报志愿的,因此对于掌握的信息非常全面。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便会是非常快捷有效的,但是一定要找靠谱的机构,许多机构会为了钱财而把学生送到一些生源比较少的学校来收取回扣。

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16教育网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填志愿怎样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志愿怎样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的相关内容。

高考填志愿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为它将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因此,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适合的专业:


1.自我评估:首先,你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评估。这包括你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和技能等方面。你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自己。


2.咨询专业人士: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可以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有关该领域的信息和建议,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3.参观学校和实验室:参观学校和实验室可以让你亲身体验不同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这样,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喜欢这些环境和工作内容。


4.参加实习或志愿者活动:参加实习或志愿者活动可以让你亲身体验不同专业的工作内容。这样,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喜欢这些工作内容。


5.考虑未来发展前景:在选择专业时,也需要考虑该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三
与“高三家长如何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信息?了解专业有哪些注意事项?”相关推荐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你好,我整理了高考志愿填报时应特别注意的六个事项,供大家参考!1、牢记位次第一原则不要只看分数,最重要的是位次!平行志愿是按照一分一段表中的位次实现“分数优先”原则的。往年和今年的一分一段表一定要拿到,了解自己在全省(市、自治区)的位次。此外还需要知道目标院校的最低位次,评估自己被录取的概率。2、合理运用“冲、稳、保”挑选

2024-08-11 10:26:25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了解学校的哪些信息呢?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了解学校的哪些信息呢?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了解学校的哪些信息呢?1.学校概况:了解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属地区、办学层次、学校类型、学校历史等,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学校的招生简章等途径获取。2.专业设置: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包括主要开设的专业、学科门类等。可以查阅学校的官网、招生简章、招生办公室的相关资料等。3.师资力量: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包括教职工的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可以查阅学校官网、教师简介

2024-07-07 16:01:52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了解学校哪些方面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了解学校哪些方面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了解学校哪些方面信息?要全面了解一所大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学校概况:了解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办学层次等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学校的招生简章等渠道获取。2.学科专业:了解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情况,包括学科的发展水平、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等。可以查阅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介绍等资料,也可以咨询学校的招生宣传部门或专业负责人。3.师资力量:学

2024-06-22 23:46:24
填报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填报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填报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填报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从以往报考的经验来看,目前高考的模式总体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但无论在哪种模式下,各高校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都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资料。这篇文章不仅解读了4种模式的大同小异之处,还帮考生家长解决了“如何获取往年分数资料”“参考往年分数要注意哪些细节”等问题,相信对考生家长填报志愿很有帮助。一、志愿模式多样化在填报高校

2024-06-25 17:06:20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高考志愿填报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志愿顺序。要根据自身情况与各校专业的报考竞争情况,谨慎确定志愿的顺序。热门专业与学校要填在前面,但也要考虑录取的可行性,避免浪费选择的机会。2.指定专业与推免。如果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可以考虑将其设为指定专业。如果确信某校可以推免成功,也要在填报时将其作为指定学校。但前提是自己的高考成绩达到推免要求。3.

2024-06-19 22:42:06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有哪些?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有哪些?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有哪些?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下是一些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1.了解自己:考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2.了解专业:考生需要了解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3.了解学校:考生需要了解所选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情况,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024-06-21 04:55:41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高考填报志愿时,以下问题需要格外注意:1.招生政策:了解填报志愿的招生政策,包括国家政策、学校政策、专业政策等,以避免因为政策不了解而导致的落选或者错选。2.学校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需要对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科建设、就业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3.录取分数线:了解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包括

2024-06-21 17:16:24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需要格外注意以下问题:1.仔细阅读志愿填报指南:志愿填报指南是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和专业的重要参考,一定要仔细阅读,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信息。2.理性选择高校和专业:高校和专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理性选择,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或知名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024-06-22 16:48:11